来源:World Knowledge Forum | 发布时间:2025-05-02 14:56
这段演讲主要讨论了人工智能(AI)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 首先,演讲者定义了AI的目标是创造能像人类一样,甚至超越人类,在任何任务中都能快速学习并表现出高质量行为的通用人工智能(AGI)。 回顾历史,早期的AI发展经历了“边看边摸索”的阶段,随后转向更传统的工程方法,运用逻辑、概率等数学工具。专家系统一度兴起,但因其局限性而衰落,导致AI领域进入“寒冬”。90年代后,AI技术加速发展,深度学习在2010年后崭露头角,并在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机器翻译等领域取得突破。目前,大型深度学习网络被视为通用AI的潜在基础。 演讲者指出,深度学习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如解决了蛋白质折叠问题和加速科学模拟,但在常识、数据需求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例如,AlphaGo在围棋领域超越人类,但在特定情境下仍可能被人类轻易击败,表明其缺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关于AI的未来,演讲者认为,如果成功实现通用AI,将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他也警告说,如果AI系统超越人类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失去控制。演讲者强调,我们应该将AI设计成“助手”,目标是帮助人类并学习人类的意图,这样才能保证AI始终在人类的控制之下。他提议构建“援助博弈求解器”,这是一种能够数学证明安全且有益于人类的AI。 演讲者还表达了对当前AI发展方向的担忧,认为一些公司追求超人AI而忽视安全问题,这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他预测,政府可能不会及时对AI安全进行监管,导致潜在的重大风险。因此,他呼吁停止事后补救的“安全AI”,而是从一开始就设计出本质安全的AI。
来源:World Knowledge Forum | 发布时间:2025-04-28 11:03
这段新闻主要围绕着“艺术能否被视为知识”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了数字艺术在全球趋势下的发展和投资价值。 **Jason Kim**开场介绍了艺术与文化板块,并提出了“艺术是否能被视为知识”的问题。他认为艺术是了解时代精神、哲学、同理心和人类欲望的窗口,并强调了数字艺术领域不断发展变化,需要不断学习和分享。 随后,**Elizabeth Golton** 代表 **Bianca**分享了关于艺术市场的洞察。2023年艺术市场萎缩4%,但数字艺术的重要性日益增长。美国仍然是市场领导者,但中国市场超越英国成为第二大市场。年轻一代的收藏家对现代、当代艺术和历史珍品更感兴趣,他们是艺术市场未来的驱动力。后现代和当代艺术在拍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个人奢侈品也在增长。艺术被视为保值资产,但资本涌入可能导致市场波动。区块链、NFT和AI技术正在改变艺术市场,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机会,同时也需要监管框架。 Elizabeth还分享了对2024-2025年市场的乐观预期,认为高净值人士的数量增加和Gen Z的影响力将推动市场发展。数字艺术具有民主化、超越阶级和地域限制等优势,它重塑消费者对艺术的认知和参与方式,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数字艺术在教育领域也具有创新潜力,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最后,Elizabeth总结道,数字艺术正在改变我们的文化景观和经济,它的价值在于跨文化和语言的界限。拥抱这些创新技术,将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蓬勃发展。
来源:World Knowledge Forum | 发布时间:2025-04-25 12:54
这篇新闻主要讲述了语言学习应用 Duolingo 的发展历程、社会影响以及未来规划。 Duolingo 的目标是为更多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国家。目前全球有20亿人在学习语言,Duolingo 覆盖了其中的1亿多人。除了语言学习,Duolingo 还计划扩展到数学和物理等学科,让用户在手机上学习更多知识。Duolingo 最初的成功并非源于市场营销,而是依靠口碑传播,因为其免费且有趣的语言学习方式吸引了大量用户。该公司通过AI技术来降低教育成本,并提供更贴心的学习体验,例如视频通话练习口语。 Duolingo 的商业模式是 "premium model",即付费用户(通常来自发达国家)的费用补贴了免费用户(通常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该公司还推出了 Duolingo English Test,旨在让更多人能够便捷且经济地参加英语测试。Duolingo 收到了很多用户反馈,其中帮助难民学习新语言、帮助老年人保持大脑活力的案例都非常有意义。Duolingo 的创始人强调,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并持续改进。他们希望 Duolingo 能让人们在手机上度过更有价值的时间。
来源:World Knowledge Forum | 发布时间:2025-04-22 18:02
这篇新闻采访主要围绕商学院**IESE**的最新动态和全球趋势展开,涵盖了学生来源、课程调整、AI影响、价值观坚守、教授招聘、排名策略、可持续发展以及定制化项目等多个方面。 首先,学生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过去主要来自企业界、金融或咨询行业的学生,现在更多的是创业者和科技行业从业者,他们希望提升技能以扩大公司规模或寻求新的职业发展机会。学校也保持15-20%的西班牙学生比例,以便国际学生学习西班牙语,拓展在拉丁美洲甚至西班牙的工作机会。学生流动性大,**IESE**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拥有很高的国际化水平。 其次,为了适应AI的快速发展,**IESE**增加了AI相关课程,并扩大了参与人数。课程内容不仅包括AI技术,还包括AI对管理、伦理、技术和社会的影响。课程设置上,引入了基于AI的模拟,例如与机器谈判的课程。同时,教授们也在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工作中利用AI工具,培养学生成为更好的领导者和决策者。 此外,**IESE**始终坚持其核心价值观,即培养对人和社会有积极影响的领导者,重视专业精神、服务精神和诚信。即使在AI时代,这些价值观依然重要,特别是诚信,因为AI模型并非完美,可能存在偏见或误导,需要人类进行事实核查。 在教授招聘方面,尽管顶级商学院招聘教授一直面临挑战,但**IESE**很早就开始关注AI领域,并成立了AI伦理观察机构,以应对AI带来的伦理问题。**IESE**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关注碳排放和环保,还关注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并在校园内实施了多项措施,如减少用水和禁用塑料。 **IESE**的定制化项目(tailored made solutions)是其优势之一,为全球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培训方案,帮助企业解决特定问题并实现人才发展目标。 最后,中国公司和学生出国意愿有所收缩,更多地转向国内市场,中国商学院也越来越受欢迎。
来源:World Knowledge Forum | 发布时间:2025-04-15 16:46
这段新闻主要讨论了未来太空探索的多种可能性和发展方向,并强调了私营资本在太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演讲者提出了太空发展的四个未来方向:探索学习(NASA主导的科学探索)、扩展定居(长期驻留和太空文明)、资源利用(开发太空资源服务地球)和太空旅行(大众化的太空体验)。 当前,人类主要在近地轨道活动(如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面临空间辐射等挑战。未来的活动范围将扩展到地月空间、深空(包括近地小行星带和太阳-火星L点)乃至火星及其卫星。 演讲者认为,发展月球经济比国际空间站更具挑战性,需要降低成本,拓展市场。他指出,阿波罗计划的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今世界,需要利用私营资本的力量,开辟如太空能源、太空旅游等商业模式。 中国在太空领域的战略性投资尤其值得关注,例如中国正在进行的清洁能源项目。 演讲者强调,太空发展需要低成本的太空运输、商业化的目的地,以及对太空资源的利用,才能真正实现太空的无限潜力。Blue Origin 的目标是建立太空基础设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太空探索和发展中来。
来源:World Knowledge Forum | 发布时间:2025-04-11 08:30
Audrey Tang,台湾首位数字部长,以她在数字民主方面的开创性努力,被《时代》杂志评为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她探讨了在当今数字时代集体智慧的重要性。Collective intelligence意味着人们一起工作,调动信息来克服共同的挑战,而当前主要的共同挑战是人与民主机构之间信任的下降。 在2012年,台湾的社交媒体非常普及,但也容易制造对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Tang和她的团队创建了一种名为“G0v.tw”的平台,将政府网站信息以更互动和可视化的方式呈现,鼓励公众参与预算讨论。这个项目获得了成功,后来发展成双月黑客松,吸引了许多公务员参与,他们匿名地开放了预算、国家词典等信息。 2014年太阳花运动期间,G0v.tw提供了实时直播和信息,帮助人们了解贸易协议的影响,促成了社会共识。之后,拥抱集体智慧的市长候选人当选,公民技术专家被邀请进入内阁担任“逆向导师”。 为了解决Uber等新兴技术问题,Tang的团队使用名为“Polis”的AI工具,促进在线对话,让人们表达对政策的感受。这种方式促成了跨越不同意识形态的共识,最终推动了Uber在台湾的合法化。 此外,为了对抗网络极化,G0v.tw还推出了“Kofax”协同事实核查机器人,通过添加上下文来恢复信息平衡。这个项目影响了Twitter的社区笔记功能。 为了进一步推广集体智慧,台湾还推出了“总统黑客松”,鼓励地方团队利用集体智慧解决问题,并为优秀项目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这些努力,台湾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信任度大大提高,并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Polis”工具的语言模型也用于社区调优,从而改进了AI助手的行为,使其更加有益,无害和较少歧视。 最近,台湾还实施了“对齐集会”,利用人工智能促进公民讨论,以应对在线欺诈和不实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台湾能够在不牺牲互联网自由的前提下,达成广泛接受的措施,并快速通过相关法律。
来源:World Knowledge Forum | 发布时间:2025-04-07 09:30
这段新闻稿的核心是一位来自 HC Paris 的校友,现在回到 HC Paris 的 MBA 和 Executive MBA 课程任教的教授的演讲。他主要研究决策过程,探讨如何避免在决策时犯关键错误。 演讲的核心内容是行为科学,以及如何运用行为科学的知识来改善决策,避免认知陷阱。教授强调,不能仅仅根据结果来判断决策的好坏,好的结果往往来自于好的决策过程。他引入了“决策架构”的概念,呼吁大家掌握决策过程的主动权,认识到决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偏差,从而导致次优决策。 演讲主要围绕四个步骤展开: 1. **决策的框架(Framing):** 强调提问方式的重要性,不同的问题框架会导致不同的决策结果。告诫大家要意识到自身固有的框架,并考虑其他人的观点。 2. **信息收集:** 这是最容易产生偏差的环节。教授提到过度自信偏差,以及它如何导致人们只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忽略相反的信息。他鼓励大家收集不同的信息,甚至是有悖于自己想法的信息。还用“地球是平的”这个极端的例子来论证,如果一个人真的想捍卫自己的观点,他总能找到理由来支持它。 3. **得出结论:** 强调直觉并非万能,尤其是重大战略决策,要警惕直觉中的噪音。直觉只有在专业知识和规律环境下才有效。 4. **从经验中学习:** 要正确评估经验,区分决策过程和结果,以及不可控的因素。 总而言之,演讲旨在提高听众对认知偏差的认识,提供避免这些偏差的方法,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演讲人鼓励大家保持好奇心,拥抱不确定性,并不断学习和改变自己的认知。
来源:World Knowledge Forum | 发布时间:2025-04-03 08:47
这篇新闻内容涵盖了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大国关系、以及欧洲面临的挑战。前瑞典首相**Kild** 和芝加哥大学教授 **John Mia Shima** 讨论了以下几个核心观点: * **地缘政治的回归:** **John Mia Shima** 认为,1989 年到 2014 年的单极世界(美国独大)非常罕见,地缘政治竞争几乎不存在。但现在,俄罗斯和中国的崛起标志着地缘政治的回归,大国竞争正在加剧。 * **欧洲面临的挑战:** **Kild** 指出,过去十年欧洲致力于对外输出稳定,但现在却被“火带”包围,面临来自东方俄罗斯(乌克兰战争,不遵守游戏规则)、南方中东(黎凡特地区崩溃、难民危机)的压力。 * **中国的崛起:** **Kild** 提到中国不再满足于做“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而是想重塑全球秩序。**John Mia Shima** 认为,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其军事力量将在东亚对美国构成挑战。 * **网络冲突:** 网络空间中的低强度冲突日益增加,对关键基础设施构成威胁。 * **大国力量的局限性:** **Kild** 认为,即便美国拥有强大军事力量,也存在局限性。大国在解决中东问题,或者实施叙利亚和平协议方面,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新的势力(例如部族主义)的崛起使得大国更难以控制局势。 * **俄罗斯的修正主义:** **Kild** 谴责俄罗斯总统普京奉行修正主义,不承认现有规则,入侵乌克兰并试图改变边界,这引发了欧洲对俄罗斯不信任。同时俄罗斯否认乌克兰是一个合法的国家,令欧洲开始担心前苏联区域的国家是否都面临同样的威胁。 * **美国的应对:** **John Mia Shima** 认为,美国力量依然强大,但需要对战略进行优先级排序,因为美国在多个地区(中东、东欧、亚洲)面临挑战,力量分散。
来源:World Knowledge Forum | 发布时间:2025-03-31 10:03
芝加哥大学教授 John 认为,国际规则对于国家间的合作至关重要,类似于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期间制定的“游戏规则”。关键问题在于“谁来制定规则”,因为制定者会倾向于使规则对自己有利。历史上,美国作为最强大的国家,制定了许多国际规则,虽然其他国家也受益,但美国确保自身获益最多。如果美国不喜欢自己制定的规则,就会修改或无视它们。 现在,随着中国日益强大,全球力量平衡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希望重写规则。这导致了中美之间的一场“拔河比赛”,美国试图维持现有规则,阻止中国修改或创建新的机构,而中国则会尽力改变规则。AIB就是一个例子。 教授认为,未来的关键在于中国能否成功地改变现有机构,从而获得更多权力,或者是否需要创建更多像AIB这样的新机构。无论如何,规则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力量平衡正在向中国倾斜。 关于美欧对华态度,美国更关注遏制中国的崛起,并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东亚。而欧洲认为中国对欧洲没有像对美国那样的威胁,并且欧洲的军事力量有限,无法帮助美国遏制中国。因此,中欧关系将会越来越好,贸易也会越来越多,而美中关系会恶化,美国可能会因为欧洲与中国的贸易而对欧洲感到不满。这预示着美欧之间将会出现更多的麻烦。
来源:World Knowledge Forum | 发布时间:2025-03-27 15:01
哇!听起来这是一场关于可再生能源的超精彩讨论!主持人Kang带领我们一起探索了可靠的可再生能源,邀请了来自 Pacificico Energy 的 Sun-ho、Sterling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的 Michael Sterling、LWE 的 David Jones 和 Global Energy Alliance for People and Planet 的 Chong Um 四位大咖。 大家聊到可再生能源行业从一个小众市场发展到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去年投资额高达 6800 亿美元,20 年前才 300 亿,简直是火箭般的速度!不过,挑战也很多哦,比如通货膨胀、地缘政治事件(战争、贸易争端)以及可再生能源本身的技术可靠性问题(毕竟太阳不是每天都照耀,风也不是每天都吹)。 Michael 提到气候变化和政策是两大驱动力,有“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国家,能源转型会更快。利率上升让可再生能源项目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因为回报率没有化石燃料高。但他仍然看好可再生能源的长期前景。 Chong Um 强调,地缘政治确实有影响,但不能阻止大家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决心。私人部门和慈善机构要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有利环境,让私人资本和技术进入发展中国家。 David 则分享了海上风电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在韩国。为了实现韩国政府的目标,需要清晰稳定的长期法规、对能源“不可能三角”(脱碳、供应安全、可负担性)的现实考虑,以及具体的港口和电网投资计划。他还强调海上风电技术非常可靠,但电网技术需要进一步发展,以应对间歇性问题。 总而言之,这场讨论信息量满满,大家一致认为可再生能源前景光明,但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克服挑战,才能真正实现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