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ndrew Huberman | 发布时间:2025-06-16 20:00
好的,这里是这段新闻的300字中文总结: 这段播客节目由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和眼科学教授 Andrew Huberman 主持,他邀请了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教授兼作家 Michael Easter 作为嘉宾。节目主要探讨现代便利生活对人们身心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日常、每周和每月的行动来抵消这些负面效应,提升专注力、创造力和人际关系。 Huberman 提到 Michael Easter 的著作《The Comfort Crisis》改变了他的生活,促使他重新审视各种活动,区分哪些活动消耗多巴胺,哪些活动能带来有价值的回报。他们讨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选择,以应对现代社会带来的挑战,并提供了增强心理韧性的实用方法,以及如何培养感恩之心。 Michael Easter 强调,人类的神经系统原本是为了应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而设计的,但在现代社会,舒适的生活反而可能带来问题。他认为,人们应该主动寻求一些不适感,例如进行体育锻炼、体验户外活动,甚至忍受短暂的无聊,以重新调整对舒适度的认知,获得更深层次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Huberman 和 Easter 还探讨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2%法则”,即选择稍微困难但长期有益的行动,例如走楼梯代替乘电梯。他们还提到了 "Misogi" 的概念,即每年挑战一项具有 50% 失败率的艰巨任务,以此来突破自我设限,发掘自身潜力。最后,他们还提到了开展社群媒体使用时间挑战实验的可能性。 这段新闻总结了关于社交媒体、多巴胺动态、户外活动以及个人成长的一些观点和讨论。 首先,讨论了社交媒体的潜在危害,以及如何训练自己以一种有益的方式使用它。一个例子是讲述了作者的母亲在等待癌症检查结果时,意识到自己想下意识地拿起手机是一种逃避焦虑的方式,这让她反思了自己生活的价值。 接着,深入探讨了多巴胺的动态。认为,不是所有的多巴胺“刺激”都是有害的,关键在于它是如何获得的。通过努力工作和反思来“投资”多巴胺,而不是通过简单的“花费”,可以带来更健康、更有意义的生活。 户外探险,例如作者的”msogi“探险,可以是一种强大的重置方式,让人重新与自然联系,并获得全新的视角。通过徒步旅行的经历,接触到不同的人,比如素不相识的中国夫妇帮助了徒步,这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屏幕,重新融入生活。 最后,还探讨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平衡舒适与挑战,并强调了尝试新事物的重要性。并讨论了通过负重行走(Rucking)的训练方式,和它对人身体的改变。还通过对各种生活方式的探索,最终达到个人成长的目的。 这段对话主要围绕成瘾机制和如何在现代社会中避免成瘾陷阱展开讨论,嘉宾是《The Comfort Crisis》的作者Michael Easter。 Michael Easter分享了他对**拉斯维加斯**赌场运作方式的研究,指出赌场通过操纵老虎机,利用**Cy Red**发明的屏幕老虎机,设计“输钱伪装成赢钱”的机制以及加快游戏速度(swipe right, swipe left)来刺激玩家的**多巴胺**分泌,使其沉迷。这种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约会应用和电商平台,例如购物时的幸运转盘。 Easter认为,这种低摩擦、高速度的“觅食”行为会降低多巴胺基线,使人更容易陷入成瘾的深渊。他引用**Anna Lemi**的观点,认为成瘾是对带来愉悦的事物的范围进行渐进式缩窄,而幸福是不断扩大带来愉悦的事物的范围。他提倡增加行动的摩擦力,例如购买体育彩票需要去赌场,而不是随时随地用手机app就能完成。 此外,他还提到了垃圾食品行业通过提供“价值(value)、多样性(variety)和速度(velocity)”来促使人们过度消费。他认为现代社会技术进步使得人们难以摆脱这些成瘾机制的影响。因此,有意识地设置障碍,比如将社交媒体放在旧手机上,限制访问时间,对于保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Easter 的下一本书将聚焦于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当下,人们为何反而不快乐。
来源:Andrew Huberman | 发布时间:2025-06-12 20:00
这段对话是Huberman Lab Essentials和Dr. Matt Walker关于睡眠的讨论,总结如下: 睡眠是重置大脑和身体健康最有效的方式。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在REM睡眠期间,身体会完全瘫痪,以防止梦境中的行为导致现实中的危险。睡眠周期大约每90分钟重复一次,前半夜以深度non-REM睡眠为主,后半夜REM睡眠增多。深度non-REM睡眠有助于血压调节和特定激素控制,如胰岛素。REM睡眠则与生长激素和睾酮水平有关。睡眠不足会导致不同类型的身心功能紊乱。 影响睡眠的因素包括光照、咖啡因和酒精。白天接触自然光有助于提高睡眠效率和时长。咖啡因的半衰期为5-6小时,睡前8-10小时应停止摄入,以避免影响深度睡眠。酒精虽然能让人更快失去意识,但会扰乱睡眠结构,导致频繁醒来,并抑制REM睡眠。THC也有类似影响,停止使用后会出现REM睡眠反弹。 关于褪黑素(melatonin),它主要作用是向身体传递昼夜信号,而非直接促进睡眠。对于健康的成年人,补充褪黑素的效果并不明显,通常仅能增加几分钟的睡眠时间和少许睡眠效率。最佳剂量在0.1-0.3毫克之间,而市面上常见的剂量往往过高。 对于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比长期依赖药物更有效。小睡(naps)有益于心血管健康、降低皮质醇水平、促进学习和记忆,以及情绪调节。但有失眠问题的人应避免白天小睡。 Dr. Walker还提出了一些非常规的建议:如果晚上睡不好,第二天不要试图通过睡懒觉、午睡或提前上床来弥补,保持正常作息。建立睡前放松程序,如冥想或写日记。移除卧室内的所有钟表,包括手机。
来源:Andrew Huberman | 发布时间:2025-06-09 21:42
好的,这是对新闻内容的300字总结: 这段对话是Huberman Lab的播客,主持人Andrew Huberman采访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主任Dr. Jay Bacharia。讨论主要围绕NIH的使命、资金分配、以及公众对科学的信任等问题展开。 Dr. Bacharia强调NIH的核心使命是支持研究,以增进美国人民乃至全球的健康和长寿。他认为NIH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都扮演着关键角色,基础研究为未来的治疗和治愈提供知识基础。对于NIH的资金分配问题,Dr. Bacharia明确表示,他无意改变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平衡,两者对实现NIH的使命都至关重要。 Huberman和Bacharia也讨论了间接成本(IDC)的问题,即NIH拨款中用于支付大学行政和基础设施费用的部分。他们指出,当前的IDC体系可能导致资金过度集中在少数顶尖大学,对其他研究机构造成不公平。此外,他们还探讨了美国药品价格过高的问题,指出美国纳税人实际上在为全球的药物研发买单,这导致美国公民承担了不合理的经济负担。 Dr. Bacharia还提到了NIH的一项新政策,即从2024年7月开始,NIH资助的研究论文必须免费向公众开放,以提高科研成果的透明度和可及性。总的来说,这次对话深入探讨了NIH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公共资金来促进医学进步和改善公众健康。Dr. Bacharia表达了他对现有体系的改革意愿,希望通过调整资金分配和政策,使NIH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美国人民和全球社会。 这篇新闻总结了关于科学研究经费分配和研究质量的讨论。讨论的核心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经费分配方式以及学术界对科学家的评价方式,是否真正促进了创新和科学进步。 主要观点包括: 1. **经费分配的问题:** 现在的经费分配体系倾向于资助资历较深的科学家,而忽视了年轻科学家的创新想法。为了获得经费,科学家们不得不玩一种“先完成研究,再写申请”的“壳游戏”,这导致了RO1经费成了资助下一个研究项目的资金,而不是支持新的研究方向。 2. **创新与年龄的关系:** 研究表明,年轻科学家更有可能提出新的想法,但他们却很难获得足够的经费来验证这些想法。这阻碍了科学的创新。 3. **学术评价的问题:** 学术界对科学家的评价主要基于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引用次数(H指数),而不是基于研究的质量和对社会的贡献。这种评价体系导致科学家们为了追求职业发展,而忽视了研究的真实性和严谨性,进而造成了“可重复性危机”。 4. **NIH的应对措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NIH 正在努力改变经费分配和评价体系,包括: * 加大对年轻科学家的资助 * 减少对失败的惩罚 * 创建一个新的学术期刊,专门发表可重复性研究和阴性结果 * 将科学家是否共享数据、参与可重复性研究等“亲社会”行为纳入评价体系 5. **DEI (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和科研:** 讨论中还涉及了 DEI,认为 NIH 的核心任务是促进美国人民的健康和长寿,不应在科学研究中搞种族主义。 总的来说,这次讨论旨在呼吁改革科研经费分配和评价体系,鼓励创新,提高科研质量,最终让科研成果真正惠及社会。 这篇新闻总结讨论了多个与科学研究资金分配、新冠疫情应对措施及疫苗相关的问题,以下是主要内容: 1. **科研资金分配:** 主题围绕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研资金分配政策展开,强调应以科研项目本身的质量和潜力为核心标准,而非科研人员的种族背景。讨论中提到,应该重视早期科研人员的创新想法,淡化过往记录的影响,因为早期研究者往往缺乏资历。也提及过往NIH存在为支持少数族裔科研人员而额外提供资金的现象,现在的政策导向是更注重科研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健康改善潜力。 2. **疫情期间的政策反思:** 采访者和受访者对疫情期间的封锁政策、口罩强制令和疫苗推广策略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封锁政策对弱势群体造成了不公平的影响,且学校关闭对儿童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关于口罩,受访者指出,当时缺乏科学证据支持广泛使用口罩的有效性。他们呼吁科学界承认在疫情应对中的错误,以重建公众对科学的信任。 3. **疫苗相关问题:** 讨论了COVID-19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访者承认疫苗在初期对高危人群有益,但对其普遍推广,尤其是对儿童,提出质疑。他指出,疫苗最初的宣传承诺(如阻止病毒传播)并未兑现,且存在潜在的副作用,如年轻男性心肌炎风险增加。他呼吁对疫苗的长期影响进行更严格的研究。提及了COVID-19疫苗在12到30岁男孩和年轻男性中可能弊大于利,还提及了人们对疫苗中添加剂是否潜在有害的担忧,但表示尚无明确证据。 4. **学术自由与科学界的责任:** 受访者分享了自己在疫情期间因批评封锁政策而遭受的学术审查经历,强调了学术自由的重要性。他认为,科学界应鼓励开放讨论和质疑,而不是盲目服从权威。他批评当时科学界普遍存在的“群体思维”和对不同声音的压制。 5. **重建信任:** 受访者呼吁科学界反思在疫情期间的错误,并公开承认这些错误,以重建公众对科学的信任。他认为,科学的进步需要建立在自由讨论和质疑的基础上。 这段新闻采访了 J. Bhattacharya 医生,他目前在 NIH 工作,讨论了疫苗和自闭症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Bhattacharya 医生强调,对疫苗的评估应像其他药物一样,基于严谨的证据,权衡利弊,而非将其视为宗教信仰。他认为,公众对公共卫生机构的信任已经受损,因为在 COVID 疫苗问题上,人们因为疫苗接种与否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关于疫苗与自闭症的关联,Bhattacharya 医生表示,虽然 Andrew Wakefield 的研究存在欺诈行为已被撤回,但父母们对疫苗可能增加自闭症风险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他认为,虽然目前 MMR 疫苗的研究没有发现与自闭症的关联,但对其他疫苗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他个人认为,疫苗不太可能是自闭症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Bhattacharya 医生透露,他正在 NIH 内部组织一项倡议,旨在全面研究自闭症的病因,包括遗传、环境因素等,不局限于疫苗。该倡议将通过公开竞赛的方式,资助多个科研团队进行研究,并与自闭症患者和家庭合作,以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信度。他认为,过去科学界对自闭症病因的深入研究受到压制,因为科学家担心因此被贴上“反疫苗”的标签。Bhattacharya 医生希望通过这项倡议,推动对自闭症病因的科学、公开和全面的研究。他还表示,是否对 NIH 进行结构性调整将由国会决定,他更关注研究的内容和标准。
来源:Andrew Huberman | 发布时间:2025-06-05 20:00
Andrew Huberman 教授在 Huberman Lab Essentials 节目中探讨了“自我意识”(interosception)这一概念,即我们感知身体内部状态的能力,包括心跳、呼吸和肠道感觉。他强调,理解这种内在感知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影响睡眠、体脂、专注力、情绪、压力调节,甚至伤病恢复。 Huberman 教授解释,大脑通过迷走神经与身体器官双向连接,构建起脑-身沟通系统。迷走神经是一组庞大的神经,从脑干延伸至身体各处,控制着心跳、呼吸、消化等功能。大脑需要接收来自身体的机械(如器官的压力和伸展)和化学信息(如酸碱度)才能正常运作。 他以呼吸为例,说明了肺和膈肌的运动如何影响心率,进而影响大脑状态。强调呼气可以放慢心率,而有意识的呼吸练习,如生理性叹息(两次短促吸气后长呼气),可以有效平静情绪。反之,短促呼气可以提高警觉性。 此外,Huberman 教授还讨论了肠道在自我意识中的作用。肠道通过机械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与大脑沟通,影响食欲和营养需求。他提到了Steven Lieberly 实验室发现的 GLP1R 神经元,它们能感知肠道伸展和营养物质,并影响大脑的食欲。因此可以通过摄入含有 Omega-3 或氨基酸的食物来减少对糖的渴望。此外,维持健康的肠道酸碱度至关重要,摄入发酵食物有助于改善肠道微生物群,从而提升认知功能、睡眠质量和免疫力。 Huberman 教授还讲解了身体如何通过呕吐和发烧来保护自身。呕吐是身体清除有害物质的机制,而发烧则是身体通过升高体温来对抗感染。他还强调,当体温过高时,应该冷却手脚和面部来帮助散热,避免冷却颈部,因为这可能会导致大脑进一步升高体温。最后,他建议可以通过冥想练习等方式来提高对心跳的感知,增强脑-身连接,从而更好地了解自身状态。
来源:Andrew Huberman | 发布时间:2025-06-02 20:01
好的,这里是对新闻稿的中文总结,包含所有主要信息,并保留英文人名和地名: **总结** Huberman Lab podcast 邀请了亚利桑那大学临床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教授 Dr. Mary Francis O'Connor 讨论依恋和丧失的神经科学,以及为什么悲伤在身体上会产生真实的疼痛感。他们还探讨了悲伤状态对健康的实际风险,并讨论了如何应对和从包括亲人、宠物去世、失业或失去人际关系等悲伤中恢复。 Dr. O'Connor 的研究表明,理解悲伤的最佳视角是人类依恋,而多巴胺(通常与动机和快乐相关)会产生一种渴望感,是悲伤过程的核心。她解释说,有效走出悲伤,需要处理好抗议和绝望这两种情绪。抗议是指我们拒绝放手或身心不想放手的感觉,而绝望是指我们感到无助,似乎永远无法摆脱失去的感觉。 要走出悲伤,就必须将这些感觉转化为行动,以积极的方式维持对逝者或失去角色的记忆,同时继续前进。这次对话旨在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悲伤,不仅将其视为一种情绪,更是一种特定的心理和生理过程。目标不是将悲伤概念化,而是提供处理悲伤的更直接方法,以便更好地纪念逝者,并从经历中成长。
来源:Andrew Huberman | 发布时间:2025-05-29 20:00
这段对话是Huberman Lab Essentials与 Dr. Lex Fridman 的一次深度访谈,涵盖了人工智能 (AI) 的定义、机器学习 (ML) 的发展,以及人与机器人关系的探讨。 Fridman 将 AI 视为一种创造智能系统的哲学追求,一种自动化任务的计算工具,以及理解人类自身智能的尝试。他指出,机器学习是 AI 的一个分支,强调机器通过学习不断改进特定任务的能力,近年来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取得了显著进展。他详细解释了监督学习和自监督学习的区别,前者需要大量人工标注的例子来训练模型,后者则试图让机器通过观察互联网上的数据来学习常识,减少人为干预。 Fridman 认为 Tesla Autopilot 是 AI 的一个重要应用,但强调目前仍需人为监督。他提出了“数据引擎”的概念,即通过收集 AI 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边缘案例,不断反馈回系统进行学习和改进。他还探讨了人与机器人之间互动关系的可能性,认为这种互动可以帮助人类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并提出了“智能冰箱”的有趣想法,即通过记忆与人类共享的特殊时刻来建立情感连接。 最后,Fridman 与 Huberman 都分享了失去爱犬的经历,并讨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感。Huberman表达了对朋友的感谢。Fridman提到机器人也应拥有权利,呼吁人们思考如何与非人类实体建立有意义的关系。
来源:Andrew Huberman | 发布时间:2025-05-26 20:01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 Huberman Lab podcast 的总结,重点是人类遗传学、表观遗传学,以及行为如何影响基因表达: **核心内容:** * **节目介绍:** Andrew Huberman 教授邀请了犹他大学的生物医学信息学教授 Dr. Melissa Ardo,讨论人类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以及行为如何影响基因表达。 * **可塑性:** 探讨了DNA受环境和行为影响的程度。表观遗传学研究表明,我们修改基因表达的能力可能比以前认为的要大。 * **性状遗传:** 讨论了眼睛颜色等物理特征的遗传,以及人类配偶选择与免疫系统的关系。人类倾向于选择免疫系统与自己差异最大的伴侣,这种选择可能基于气味。 * **生理机制:** 深入探讨了哺乳动物的潜水反射(mamalian dive reflex),这种反射可以通过屏住呼吸并在冷水中浸泡来激活,显著改变脾脏的生理机能,增加红细胞数量和氧气供应。 * **外部特征:** 讨论了外部特征如何反映器官功能、激素水平甚至大脑生理的差异。 * **基因编辑:** 探讨了人类基因编辑的现状和伦理考量。 * **行为与基因:** Dr. Ardo 的研究揭示了基因与行为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影响我们对配偶选择、亲代影响,以及通过行为优化生理机能和健康的方式的思考。 * **快速进化:** 讨论了人类持续进化的可能性,以及不同人群的基因混合如何带来新的适应性和疾病风险。举例说明了藏族人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基因来源于与丹尼索瓦人的基因交流。 * **潜水反射研究:** 详细介绍了对印尼巴瑶族(Bajjo)自由潜水员的研究,发现他们具有更大的脾脏,这是一种遗传适应,提高了他们在水下的氧气利用率。还讨论了韩国海女(Henyo),她们是女性潜水员,身体已经适应了在怀孕期间潜水,表现出心率变化和血压调节的遗传特征。 这段新闻主要讨论了人类基因与能力、环境因素的复杂关系,以及基因工程的伦理问题。首先,提到了某些族群,如经常潜水的 **Bajau** 人和长跑运动员,可能拥有独特的基因优势,但后天训练同样重要,两者结合才能达到超凡表现,类似于"X-Men"。 接下来,讨论了 Function 公司的基因检测服务,强调了基因检测在了解个人身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探讨了基因决定论的风险,认为基因并非决定一切,后天环境和个人心态至关重要。一项研究表明,告诉人们他们基因好或不好,会影响他们实际的表现,即使基因本身没有差异。 最后,探讨了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 的伦理问题,以及对胚胎进行深度基因测序的争议。**CRISPR**技术在预防疾病方面潜力巨大,但也存在脱靶效应和定义“缺陷”的难题。基因测序成本降低,使得对胚胎进行基因分析成为可能,但同时也引发了公平性问题,即富人是否能够获得更优的基因信息和潜在的基因编辑机会。总之,人类对基因的了解不断深入,但如何应用这些知识,需要谨慎的伦理考量。
来源:Andrew Huberman | 发布时间:2025-05-22 20:00
Andrew Huberman, a neurobiology and ophthalmology professor at Stanford School of Medicine, introduces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optimizing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by structuring science-backed protocols around the framework of a typical day. H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body's natural 24-hour rhythms to enhance various aspects of life, including mood, exercise, sleep, and creativity. Huberman starts his day around 6:00-6:30 AM by noting his wake-up time to track his temperature minimum, crucial for determining peak cognitive performance later. He then engages in "forward ambulation," which is walking outdoors to experience optic flow, reducing amygdala activity and anxiety. Sunlight exposure during this walk is vital for stimulating melanopsin neurons, regulating the body's circadian rhythm and promoting cortisol release for alertness. Hydration with water and a small amount of sea salt is also prioritized. Caffeine intake is delayed for 90-120 minutes after waking to avoid afternoon crashes by optimizing adenosine levels. He practices intermittent fasting, delaying his first meal until 11:00 AM-12:00 PM to boost adrenaline and focus. During work, he recommends positioning screens at eye level or slightly higher to maintain alertness, utilizing 90-minute work blocks aligned with the body's ultradian cycles, and using low-level white noise to create a focused environment. He also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exercise after work, alternating between strength and endurance training, with the goal of stimulating brain-derived neutrophic factor and controlling inflammatory cytokines. For meals, Huberman suggests lower carbohydrate intake at lunch to maintain alertness, prioritizing protein and vegetables. He recommends taking a brief walk after lunch to improve metabolism. Afternoon sunlight exposure is key to desensitizing the retina to light, improving sleep quality. He concludes the day with a dinner rich in starchy carbohydrates to promote serotonin production for restful sleep. He also mentions that taking hot baths or showers before sleeping can also lower body temperature, making it easier to fall asleep. He recommends supplementing with magnesium threonate or glycinate, apogenine, and theanine to further aid in falling asleep.
来源:Andrew Huberman | 发布时间:2025-05-19 20:00
这个Huberman Lab播客的节目请来了喜剧演员、作家和导演Tom Sigura,探讨了喜剧背后的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以及更广泛的创作过程。Tom分享了他是如何捕捉和发展想法,将其转化为既有趣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他们讨论了日常观察与更大的文化动态在喜剧创作中的相互作用。 播客深入探讨了幽默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以及大脑损伤患者的数据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我们觉得某些想法新颖、有趣或令人兴奋。这与大脑中的奖励回路激活有关,以及人们对幽默的看似自动的反应,表明幽默就像味觉或嗅觉一样,无法谈判。 节目还讨论了情绪传染,以及像Tom这样熟练的表演者如何成为阅读、转移和与人群集体能量共舞的大师,无论是在小型喜剧俱乐部还是大型体育场演出中。 节目还聊到了运动,Tom Segura 跑了一个5公里,Huberman说运动能唤醒身体和大脑,因为运动会释放肾上腺素,作用于迷走神经,促进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此外,Huberman和Tom还探讨了Tom的创作过程,包括他如何捕捉灵感,以及他的演出准备方式。Tom分享了他对喜剧素材的独特处理方式,以及他与妻子(也是一位喜剧演员)在创作上的合作。 这段对话主要探讨了喜剧的本质、表演技巧以及喜剧演员的内心世界。其中一个核心概念是“情绪传染”,即喜剧演员的情绪会影响观众的反应。成功与否,一部分取决于笑话的内容,另一部分取决于表演者传递的情绪和节奏。 讨论还涉及观众的参与感,喜剧表演的理想状态是让观众融为一体,共同体验。同时,也提到了观众对于喜剧的“yum/yuck/meh”反应是迅速且难以改变的,与艺术欣赏不同,喜剧很难通过解释来改变观众的感受。 此外,对话还触及了喜剧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标准。过去的喜剧,即使现在看来不那么好笑,也因为后来的喜剧形式深受其影响。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早期的喜剧听起来可能并不新鲜,因为同样的梗已经被重复了无数次。 关于喜剧演员,访谈揭示了喜剧演员可能会有创伤背景,并且会使用毒品来应对。此外,对话者还认为,喜剧演员应该勇于拥抱自己内心的黑暗面,将其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动力,而不是压抑它。 访谈嘉宾 **Tom Sigura** 在对话中提到,他早年因频繁转学而渴望被他人喜爱,这也促使他发展了喜剧才能。他认为喜剧是一种脆弱的表演,需要与观众建立连接。最后,Tom 分享了他制作电视剧的经历,并表示将继续从事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
来源:Andrew Huberman | 发布时间:2025-05-15 20:00
这段对话是 Huberman Lab 的一期节目,主持人采访了 Dr. Carl Daiseroth,主要探讨了精神病学领域的挑战、进展以及未来方向。 Daiseroth 区分了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前者主要通过言语和症状评估来进行诊断,面临着缺乏客观测量手段的困境。他指出,精神疾病诊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社会 stigma,导致许多患者不愿寻求治疗。 Daiseroth 认为,未来精神病学将发展出更量化的测试方法,例如通过 EEG 检测脑电波。他强调,了解大脑的运作机制,尤其是负责特定行为的神经回路,是开发有效疗法的关键。 访谈中提到了几种现有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对恐慌症、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以及电痉挛疗法(ECT)对难治性抑郁症。虽然这些方法有效,但 Daiseroth 也对它们的粗糙性表示不满,希望能有更精准的治疗手段。 Daiseroth 还讨论了迷幻药(psychedelics)和 MDMA 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潜力,但也强调了其风险。他认为,这些药物可能通过改变大脑对现实的认知方式来发挥作用,但需要谨慎研究和使用。 最后,Daiseroth 对精神病学的未来保持乐观,他认为通过科学研究,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